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九龍大道綠地國際會展大廈1108室 |
電話:0791-83876521程先生:18070110786 蘇先生:13387937774|傳真:0791-83870052
郵箱:arsenal.su@163.com
這些看法大部分是正確的,東南亞等不發達經濟體承接了部分中國轉移出的制造產業,但這并非故事的全部。
即便是在發達經濟體,在國家意志的推動下,低廉的土地、更多的稅收補助、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都對原本植根于中國的制造業產生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比如在美國,地方州政府正在為創造就業機會而拉攏中國制造廠商。
低廉的生產要素為企業所看重,這一組系列報道關注中國制造業向發達經濟體的轉移,試圖回答:這些國家為制造業提供了哪些低廉的要素,制造業的轉移是否會持續?
在德國這樣的國家,高端制造業并非走向沒落,而是更加爐火純青,這是否指示了中國制造業的出路?中國制造業為何落子美國
盡管美國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國要高3~5倍,但對于制造業來說,很多行業的人工成本只占據總成本的7%~8%,而且在美國的生產效率會更高。由于收入下降、就業機會減少、資金緊張,美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州政府,開始想盡辦法吸引能夠讓他們增加收入和就業的外國公司進駐。
中國的企業如何更有效地投資美國?這其中不僅蘊藏著巨大機會,也同樣蘊含著潛在的風險。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赴美投資建廠?
未來三年將是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最佳時機。因為美國大選已經結束,接下來將是一段政治上的穩定期,中國企業到美投資的政治風險已經大大降低。金融危機的影響尚在,所有資源價格也比較便宜,此時到美投資成本較低。目前,就業仍然是美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因此地方政府就會更多地從就業和稅收角度考慮,支持中國企業到當地投資。
與此同時,現在中國的生產成本也不再是世界最低的,如果我們生產的質量也不行的話,我們就沒法獲得競爭優勢,面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就像許多其他西方國家一樣,我們必須外部化我們的成本。
中國的一些企業家,已經認識到制造業正在從中國向美國和其他低成本國家轉移,制造成本和運輸成本的變化,以及對新技術的運用和消費者心理的轉變,將使制造業重新考慮來美國建廠。
我們必須要理解我們的消費者,歐洲的消費者、美國的消費者究竟有什么樣的期待,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可能需要去建立一個基地,讓產品服務更靠近消費者。
不過,很多企業到美國建工廠,一些想法都是錯的,比如只想建在現有客戶的附近,但未來的客戶在哪并沒有考慮。所以要先想清楚企業到美國來建廠到底是為了什么,要考慮未來的5年、10年、15年、20年之后的情況。
對中國企業來說,如何選擇在美國的投資地?
目前中國企業與美國的接觸大多停留在東西海岸的幾個大城市,其實美國南部商機更多更大。這里大部分州不受工會干擾,有的州還對優質外資提供創新減稅政策,在傳統投資優惠之上提供反傾銷關稅減除。
當然,這也與具體的行業和項目有關,美國的有些州,比如阿拉巴馬州,就非常歡迎重工業,當地也已經吸引了不少汽車制造企業進駐,積累了不少重工業的運作經驗,而有些州如北卡羅來納州就不喜歡重工業,也就沒有相關人才。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盡管美國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國要高3~5倍,但對于制造業來說,很多行業的人工成本只占據總成本的7%~8%,而且在美國的生產效率會更高,產品貼上made in USA的標簽,也可以賣出更高的售價。
除了選址,還有哪些因素需要重視?
在投資美國的決策過程中,我們總結過十多個視角。首先看哪些區域更支持制造業的發展,有沒有這樣的氛圍。比如底特律有很多汽車企業,這里也有很多重要的制造企業,制造業的實力在這個地區非常的強大,而現在,我們還發現汽車企業正在逐漸往美國的東南部轉 移。
同時,還應該了解工會這一因素,在美國的東南部地區,很多地方都沒有工會,這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就比較好,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有工會可能會碰到很多的問題。
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數據,就是物流,包括原材料和產成品的運費,比如美國中部的印第安納州,在地理位置上看,在整個美國不管什么樣的貨物進行運輸,印第安納都是中心,因此美國的很多集散中心都在印第安納的南部。此外,還要注意一些基礎設施的配備情況,比如高速公路、港口等。
此外,稅收問題也很重要,需要充分地了解有些州和州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同的稅收要求。
企業在美國投資還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就算前期調研、數據建模和談判都完成了,也不能保證投資成功。工廠建設地的社區、環保審批、勞工水平和接受外國文化的意愿,以及地方和州政府對項目的關心程度都會影響投資最終是否取得勝利。因此,找到正確的州政府支持你的投資,也是中國公司進入美國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有時候聯邦政府的關系有可能比州政府更重要,因為如果企業要投資汽車、飛機、能源等戰略性的產業,都需要經過聯邦政府的審批同意。
中國公司的管理層還必須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改善公司治理和采納西方先進的公司文化,并建議企業要找對顧問,尤其在法律、政府關系、選址和融資四個方面。
中美制造業競跑
在過去的20年,中國的制造業主要依靠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中國產品的大批量出口,令上億人擺脫了貧困,并帶來了現在繁榮的中國。
彼時,很多企業不需要擔心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只需要生產的產品比其他國家的便宜,就可以打開很多國家的大門。
然而,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隨著勞動力等各項成本的不斷攀升,在中國生產產品再出口的成本優勢,在逐漸被弱化,而來自世界各地愈演愈烈的反傾銷反補貼大棒,更是讓出口企業的成本不斷被推高。
中國目前有上千企業渴望去美國投資建廠,但苦于不了解美國的法律和缺乏全球性人才而裹足不前,不知應該從哪兒做起。
中國企業赴美國投資的目的,首先就是由于美國雙反征稅催化劑的推動, 此外,一些企業也發現,將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各種要素成本與正在推動“制造業回歸”的美國相比,很多美國地區的成本可能還更低(比如很多美國偏遠地區的土地其實非常便宜,而由于貨車、卡車運輸網絡發達,物流運輸成本也會降低)。
因此,在未來,中國的制造商尤其是出口商,需要競爭的將不再是價格,而是價值。企業需要知道自己目前和潛在的消費者是誰,需要知道當地的市場是怎樣的,同時還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依靠提高生產效率(現在效率方面,美國仍然是中國的十倍)來參與競爭,而這些,也需要我們離消費者更近。
當然,去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市場進行投資,雖然蘊含著巨大的機會,但也需要企業改變理念,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和運作模式。
一家想到美國投資的企業管理層表示,其在考慮到美國選址建廠時,原本決定哪個州給的現金補貼多就到哪里投資,但接觸和了解后才發現,各個州在稅收、基礎設施、環保政策,甚至可提供的就業人員數量和素質上,千差萬別。
鄭禮明認為,盡管美國的人力成本要比國內高,但生產效率也比國內高幾倍,而每個州的人員生產效率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去尋找那些人員非常少、效益又非常好的企業在合適地方投資,比如在美國的西北角,包括加利福尼亞等地區,企業人員的效率就非常高、創新能力也非常好。